鲮鱼图片(了解鲮鱼的生态习性)
1、药用价值:鲜鱼肉入药,有活血行气、逐水利湿的功效,主治膀胱结热、黄疸、水肿膨胀等症。图片展示:综上所述,鲮鱼是一种具有独特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的鱼类,不仅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,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。
2、生活习性 环境:鲮鱼是暖水性鱼类,通常栖息在水温较高的江河、湖库等水体中,不耐低温,生存水温7~32℃,最适水温25~30℃,水温低于13℃时停止摄食,冬季在河床深水处越冬。
3、鲮鱼是暖水性鱼类,常栖息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水体中,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珠江、闽江、澜沧江、元江等水域,水温在15~30℃时食欲旺盛,水温高于31℃时食欲减退,水温低于14℃时聚集在深水区,水温低于13℃时停止摄食,若水温低于7℃则不能生存。
4、生活习性:环境:鲮鱼是暖水性鱼类,通常栖息在水温较高的江河、湖库等水体中,生存水温范围为7~32℃,最适水温为25~30℃。食性:鲮鱼是偏植食杂食性鱼类,鱼苗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,成鱼阶段则以藻类、高等植物碎屑、水生昆虫等为食。
5、鲮鱼,学名Cirrhinus molitorella,属于鲤形目鲤科的鱼类,有多种别称如土鲮、雪鲮、鲮公、花鲮等。它的模式产地在中国,鳃耙密集,能进行滤食,主要摄取浮游植物,如硅藻、绿藻以及高等植物碎屑和水底腐殖质。人工饲养时,鲮鱼可适应各种人工饲料,幼鱼则以浮游动物为主食。
6、鲮鱼苗主要以轮虫、桡足类、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。鲮鱼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,其中鱼苗阶段主要以轮虫、桡足类、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,幼鱼阶段主要以浮游生物、藻类等为食,成鱼阶段主要以浮游植物、藻类、高等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等为食。
三种鲮鱼图片和区别,土鲮是本土鱼种,麦鲮、泰鲮是引进鱼种!
个体大小 土鲮:小型淡水鱼类,常见个体500克,最大个体可达0~5千克。麦鲮:中型淡水鱼类,常见个体1~2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8千克以上。泰鲮:中型淡水鱼类,常见个体与麦鲮相似,最大个体也可达8千克以上。肉质口感 土鲮: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适合清蒸或红烧。麦鲮:肉质粗糙,口感远逊色于土鲮,个体越大口感相对越差。
泰鲮的背部通常呈深灰色,腹部为银色,背鳍为灰色,胸鳍、腹鳍和臀鳍的尖端则呈桔黄色。麦鲮 麦鲮,学名麦瑞加拉鲮,亦称印度鲮,是从印度和孟加拉国引进的鲮鱼品种。其体型呈梭形,腹部圆润,无腹棱。头部扁平,眼睛呈红色,嘴巴位于下方。
综上所述,土鲮是我国本土鲮鱼,特征是胸鳍后上方有8~9个鳞片形成的长菱形斑块;麦鲮是我国从印度引进的,学名麦瑞加拉野鲮,特征是胸、腹、臀鳍尖端呈桔黄色;泰鲮是我国从泰国引进的,学名露斯塔野鲮,特征是多数鳞片有红色半月斑且各鳍呈粉红色。
体型不同 土鲮鱼:土鲮鱼属于小型鱼类,常见个体在500克以内,最大个体可达4千克,在自然条件下1龄鱼体重约100克、2龄鱼体重约150克、3龄鱼体重350克、4龄鱼体重约500克。
海边钓的,这是什么鱼?
如图 无毒可食用 , 黑带海猪鱼 学名 隆头鱼科 Labridae 海猪鱼属 Halichoeres 鱼类 下图为 黑带海猪鱼 Halichoeres nigrescens(云斑海猪鱼),俗称 青花、柳冷仔、黑带儒艮鲷 侧线完全,但在体侧后向下弯曲。背鳍鳍棘9根。胸部鳞片小于体鳞片。
鯻科 Terapontidae 鯻属 Terapon 鱼类 下图为 花身鯻Terapon jarbua(细鳞鯻),俗名花身鸡鱼 、 花身仔 、 斑吾 、 鸡仔鱼、 三抓仔 、 海黄蜂 、 斑猪 、 斑梧。本鱼体呈银白色,背鳍硬棘与软条之间有深刻。背鳍棘部有一大型黑斑。尾鳍上下叶有斜走之黑色条纹。
如图 可食用 , 大海鲢 学名 大海鲢科 Megalopidae 大海鲢属 Megalops 鱼类 下图为 大海鲢 Megalops cyprinoides (大眼海鲢)体长形,侧扁,体长可达1米。腹部圆,无棱。吻略钝。头腹面有长条形喉板。眼大,具脂眼睑。口大,上翘,下颌突出。
如图 , 鲾鱼 一般都长不大 学名 鲾科 Leiognathidae 项鲾(bī)属 Nuchequula 海生鱼类 下图为 项斑项鲾 Nuchequula nuchalis ,俗称 颈带鲾 、颈斑鲾、金钱仔、兵叶仔(澎湖)、方叶仔 体卵圆形而侧扁,背部之轮廓较腹部为凸。眼上缘具二鼻後棘。
鲮鱼种类及图片大全
1、鲮鱼,属于鲤科鲮属的一类淡水鱼,亦称鲮公、雪鲮、花鲮等,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,常生活在温暖的江河、湖泊等水域中。以下是鲮鱼的几种代表种类及其特征,并附有相应的图片。土鲮 土鲮,是我国本土的鲮鱼品种,广泛分布于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等地。其体型短而扁,腹部圆润,无腹棱,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。
2、常见种类 土鲮:土鲮是生活在热带、亚热带的鱼类,以植物为主要食料,常以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石块等上面刮取着生藻类,也包括硅藻、绿藻及高等植物的碎屑、水底腐殖质等。
3、鲮鱼:鲮鱼是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脊椎动物亚门、辐鳍鱼纲、新鳍亚纲、鲤形目、鲤亚目、鲤科、野鲮亚科、鲮属鱼类的统称,常见种类有土鲮、麦鲮、泰鲮、大眼鲮、小鳞鲮等。
如何分辨什么是土鳞鱼
您提到的“土鳞鱼”似乎是指“土鲮鱼”,这是一种常见的鱼类混淆。 土鲮鱼的身体从腹部到背部相对较宽,这是与白条鱼的一个明显区别。 土鲮鱼的背鳍和尾鳍通常比白条鱼更长,这有助于我们在观察时进行辨识。 土鲮鱼的体型介于白条鱼和鲫鱼之间,这种大小差异也是区分它们的一个特征。
你说的是土鲮鱼吧?跟白条差不多,但身体(从肚子到背部)比白条(刁子鱼)要宽,背鳍、尾鳍也比白条要长。体型介于白条和鲫鱼之间。白条很难长大(有半斤~一斤的,但很难见到),但土鲮鱼个头可以长得较大。有种罐头“豆豉鲮鱼”,那图片上的鱼就是土鲮。
云南有多种本土野生鱼的体表或鱼鳍呈现红色,最典型的是滇池金线鲃(金线鱼)、抚仙四须鲃和高原鳅。云南的江河湖泊中,有数种野生鱼因鳞片反光、繁殖期体色变化或天然色素沉淀呈现红色。滇池金线鲃背部青灰但鱼鳍边缘带橙红色,抚仙四须鲃幼鱼期有明显的红色纵纹,成年后转为银白底色配淡红斑点。
鲮鱼种类名称及图片大全,代表物种有土鲮、泰鲮、麦鲮等!
1、鲮鱼,属于鲤科鲮属的一类淡水鱼,亦称鲮公、雪鲮、花鲮等,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,常生活在温暖的江河、湖泊等水域中。以下是鲮鱼的几种代表种类及其特征,并附有相应的图片。土鲮 土鲮,是我国本土的鲮鱼品种,广泛分布于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等地。其体型短而扁,腹部圆润,无腹棱,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。
2、鲮鱼是鲤科、鲮属淡水鱼类的统称,代表物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 土鲮 特征:体短而扁,腹部圆,无腹棱,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。体上部青灰色,腹部银白色,各鳍青灰色,末端赤红色。鳃盖后有菱形蓝色斑纹,尾鳍深分叉。 分布:广泛分布于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等地。 泰鲮 学名:露斯塔野鲮。
3、鲮鱼,属于鲤科鲮属,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淡水环境中,有多种代表性物种,如土鲮、泰鲮、麦鲮等。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特征和图片。土鲮:原产我国,体短而扁,背部隆起,头短吻钝,上唇长,下唇短,鳃盖后有蓝色斑纹,尾鳍深分叉。体色青灰腹白,鳍色青灰末端赤红。
4、鱼种论述 土鲮:鲤科、鲮属淡水鱼类,学名鲮,别称鲮公鱼、雪鲮、花鲮鱼、雪鲃等,是我国土生土长的鲮鱼。麦鲮:鲤科、野鲮属淡水鱼类,学名麦瑞加拉鲮,别称印度鲮、南亚野鲮等,原产于印度,1962年从印度引入我国。
5、鲮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别称鲮公、雪鲮、花鲮等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鲤形目、鲤科、鲮属鱼类的统称,常见的有土鲮、麦鲮、泰鲮等,其中土鲮是我国土生土长的鲮鱼,麦鲮(学名麦瑞加拉野鲮)是从印度引进的,而泰鲮(学名露斯塔野鲮)则从泰国引进的。



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