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碱水粽要提前多久放碱?可以隔夜放碱第二天才做吗?
碱水粽是粽子的一种,因食材中有碱水而得名。需将糯米用碱水浸泡一个晚上,泡后的糯米略黄,沥干水后包粽子。部分地区喜欢制作碱水粽时加入红枣及豆沙,本身带有甜味,则一般不加糖。小苏打即“碱”。北方一般做馒头用老面发的话、都会用到碱。1斤糯米5克碱,大概是喝汤用的小汤匙小半汤匙。
糯米提前浸泡2-4小时(或冷藏过夜),沥干水分。将碱水或溶解后的碱粉均匀拌入糯米中,轻轻揉搓至米粒微黄。静置20-30分钟,让碱充分渗透。 包裹粽子 按常规方法包粽子(碱水粽通常用竹叶或苇叶)。若做碱水粽,可纯用糯米;若做肉粽等咸粽,碱需减少或省略(避免与肉类反应产生异味)。
糯米提前浸泡3-4小时(或冷藏过夜),沥干水分后再加碱拌匀。碱水/碱粉需均匀混合,避免局部过浓导致苦味或颜色不均。 调味搭配 若粽子是咸味(如肉粽),加碱后需额外补盐或酱油调味。甜粽(如碱水粽)可直接加碱,煮熟后蘸糖食用。 包裹与煮制 包粽子时注意扎紧,防止煮散。
碱水粽的做法如下:准备食材 糯米750g 食用碱适量 粽子叶适量 棉线适量 处理粽叶和糯米 将粽叶泡一天或一晚上,洗净后放入锅里,水没过粽叶,水烧开后煮5分钟左右,捞出泡入冷水中待用。 糯米洗净后泡4小时左右。拌入食用碱 糯米泡好后,沥干水分,重新放入盆中。
按照一斤糯米、五克碱的比例,将小苏打用温水化开,加入糯米和足量的水浸泡一晚上;第二天将糯米捞出来淘洗一遍,沥干水分之后备用;取两张粽叶叠在一起,卷成圆锥形状,装入沥干水分的糯米,注意不要装得太满;上部的粽叶折下来,包裹住糯米,最后用棉线将其捆紧即可。
制作碱水粽时,一斤糯米需要放大约32克左右的碱。具体分析如下: 比例控制:碱水粽中糯米和碱的比例应控制在600:38,基于这个比例,一斤糯米则需要放32克左右的碱。 作用:在碱水粽中加入食用碱,能使糯米的粘度增加,提升口感,同时缩短粽子蒸煮的时间。
黄荆树怎么做灰水粽
1、收集灰烬 将黄荆树枝叶完全燃烧成灰,冷却后过筛去除杂质。 浸泡灰水 灰烬与清水按1:5比例混合(如100克灰兑500毫升水),静置24小时,期间搅拌几次。 过滤碱水 用棉布或细筛过滤灰水,得到清澈的黄色碱水(pH约11-12,有滑腻感)。
2、把黄荆树的叶子采回家了之后将叶子晒干,然后焚烧成草木灰,将草木灰放在滤网上面导入干净的水,滤出来的水就是灰水,用灰水来泡糯米,最后再用糯米来包粽子,这样就做成了一些农村特色的灰水粽。
3、方法一:传统熬制法烧制灰烬:将布惊树(黄荆树)连枝干砍下并充分烧制,待无明火只剩炭火后,装入铁锅继续烧至完全成灰。300多斤布惊树可烧出约一斤半灰,需确保灰烬无未燃尽的杂质。配比与搅拌:取干净无油的锅,按灰与水1:10的比例倒入清水,充分搅拌后打掉表面未燃尽的碳,避免影响灰水纯净度。
4、首先就是要准备枧水,枧水是用水浇在草灰上而得到的。而这个灰也是很有讲究的,不是一般的草灰。制作灰水粽,最为重要的一步,就是制作灰水。灰水的质量决定了粽子的质量。
5、黄荆烧成灰后,可用来做灰水粽。将黄荆枝条晒干烧成灰,用水泡一下灰再过滤,用过滤出来的水浸泡糯米,然后蒸粽子,这样制作出来的粽子呈金黄色,带有黄荆的香味,不仅好看而且好吃。蜜源植物:黄荆的花朵是很好的蜜源植物。每年夏季开花,花朵非常多且为淡紫色,吸引养蜂人前来采蜜。
灰水粽的做法全过程
1、材料:稻草灰、黄豆秆灰等植物燃烧后的灰烬。做法: 将灰烬用纱布包好,加清水煮沸后静置沉淀。 取上层澄清的灰水浸泡糯米(比例约为1斤糯米配500ml灰水)。 浸泡4-6小时后,糯米会逐渐变黄,并带有淡淡的碱香。
2、手法:广西常见四角粽或长条粽包法。取2片粽叶叠放,卷成漏斗状。填入一勺糯米(可加配料),压实。覆盖粽叶,捏紧后捆扎结实(防止煮时漏米)。 煮粽子 粽子冷水下锅,水面需完全浸没粽子。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2-3小时,关火后焖1小时更糯(若用高压锅,上汽后40分钟即可)。
3、浸泡:糯米洗净后,用灰水浸泡4-6小时,至米粒微黄、捏之易碎。注意:灰水浓度影响口感,过浓会发苦,建议初次尝试少量调整。 沥干:泡好的糯米沥干水分,可加少许盐或糖调味(根据馅料咸甜调整)。包粽子手法 粽叶处理:新鲜粽叶煮5分钟杀菌,干粽叶需提前泡软。
4、灰水粽的做法全过程如下:主料:糯米1000克、清水1kg、草木灰150克、红豆沙200g(可选)。将150g草木灰加入1kg清水中,煮沸后转小火熬煮2小时,冷却后澄清一夜。第二天将澄清好的草木灰水用多层纱布/咖啡滤纸过滤,获取茶色的草木灰水,若过滤杂质较多,建议多过滤几次。
5、灰水粽的做法:糯米淘洗干净沥去水分,米粽叶或竹叶洗净备用。把一定比例的食用碱水倒进盛糯米的盆中一起浸泡约60分钟后,沥干水,加入食用硼砂搅拌均匀。这时可以包碱水凉粽了.一般一两米可包2-3个凉粽,包好用杆草细绳扎好,放锅里煮1-2小时即可。
6、制作粽子 处理糯米:泡好的糯米沥干,倒入温热稻草灰水(水量没过糯米约1厘米)。加少许盐拌匀,静置30分钟,糯米会逐渐变黄,吸收灰水。 包粽子:两片粽叶叠成漏斗状,填入一勺糯米,加入馅料(如腌肉),再盖一层糯米。包紧成三角或四角形,用棉线扎牢(避免煮时散开)。
粽子10斤米放多少碱
糯米:10斤 食用碱:40克 水:适量(浸没粽子)粽叶:提前煮软备用 提示:不同地区习惯差异较大,建议先小量试做调整。若用硼砂(部分地区传统用法,但现多不推荐),需谨慎控制量(约10克/10斤米)。
每斤米(500克):一般建议放入 3-5克食用碱(或小苏打)。若用碱水(液体碱):约10-15毫升(具体浓度可能不同,需根据产品说明调整)。 注意事项 碱的作用:使糯米更黏软、发黄,并赋予独特风味,但过量会发苦或刺激肠胃。
常规比例:每500克糯米搭配约3-5克食用碱(约半茶匙)。若用碱水(液体),则每500克糯米加10-15毫升。水量需完全没过粽子,碱与水的比例约为1:100(如1克碱配100毫升水)。作用与效果:碱能帮助糯米更快软糯,缩短煮制时间,并赋予粽子独特的金黄色泽和碱香。
斤糯米包粽子放多少食用碱 碱是为了缩短粽子的蒸煮时间使糯米更软滑,色泽更金黄。5000克糯米放10克碱就可以了,糯米先浸泡一段时间也能起到这个作用.其实用高压锅的话,也可以不放碱,包粽钱糯米浸泡半天,包完放高压锅里1个半小时粽子就熟透了。
斤糯米放10克-20克左右食用碱即可。在制作粽子时,投放食用碱的用量是关键,如果食用碱过量,口感带有苦味,影响粽子的口感,食用碱过少,不能达到粽子的粘度,所以一般10斤糯米放10克-20克左右食用碱即可。
碱水粽怎么做才有弹性
1、想要做出来的碱水粽口感更加有弹性的加,在选择糯米的时候要选择圆糯米,因为圆糯米的黏性和甜度都要高于长糯米,口感也更加软糯,而且放凉了以后不容易返生,这样做出来的粽子黏性十足且富含弹性。
2、想要碱水粽更有弹性,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作:选择圆糯米:圆糯米的黏性和甜度都要高于长糯米,口感也更加软糯,且放凉后不容易返生。这样做出来的粽子黏性十足且富含弹性。浸泡糯米:在包粽子之前,将糯米用水浸泡35小时。
3、首先,我们需要选用优质的糯米,这是制作粽子是否有弹性的关键。如果使用品质不好的糯米,不管碱水的浓度如何调整,粽子也不会有好的口感。其次,关于碱水的浓度,如果过于浓厚的碱水会破坏糯米中的黏性蛋白质,影响其口感和弹性。所以要注意浓度的调整。
4、方法:将粽子冷水下锅,水要一次加好,完全盖过粽子表面23cm左右。煮制与浸泡:煮好后不要急着捞出粽子,要在水中泡一会再捞出。效果:这样做能让粽子吃起来弹性更好。按照以上步骤操作,就能制作出富有弹性的碱水粽。
5、处理糯米:将糯米放入大碗中,慢慢倒入碱水溶液,边倒边搅拌,使每一粒糯米都均匀裹上碱水。然后将糯米静置30分钟,让碱水充分发挥作用。包裹粽子:取两三片粽叶,对折成锥形容器状,放入适量的碱水泡过的糯米,再放上腌制好的肉块,最后覆盖上一层糯米。
6、作用:在粽子制作过程中,适当的碱可以使糯米在受热分解时吸收水分,从而达到良好的黏弹性,使粽子口感更加软糯。此外,碱水还具有防腐作用,可以延长粽子的保存时间。同时,它还能中和食材中的酸性物质,提升粽子的风味。
粽子煮熟了才发现碱放多了怎么办?
静置缓醒:如果在蒸之前发现碱放多了,可以推迟蒸制时间,静置一段时间,让粽子中的碱有机会自然挥发或减少。提高温度:如果时间紧迫,可以尝试将温度提高到28℃,这样粽子中的营养成分会加速繁殖,产生酵素和乳酸,与碱反应后生成中性的盐,从而减轻碱味。
具体要看你包的是什么粽子。如果是碱水粽当然则放适量的碱,可如果包的不是碱水棕就没必要了。粽子里加食用碱,是碱水粽的做法,一般的粽子不用加食用碱。包粽子为什么放碱放食用碱能让粘度增大,吃起来粘粘的。放碱也是为了缩短粽子的蒸煮时间,使糯米更软滑,色泽更金黄。
蒸之前发现碱放多了之后,应推迟一段时间再蒸,静置让其缓醒,尽可能地让碱跑掉,要是时间来不及,可把温度提高到28℃时粽子中的营养成分会迅速繁殖,分泌出大量的酵素和乳酸,与碱发生反应后能生成一种中性的盐,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粽子的碱味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